走進電源大廠台達電的桃園平鎮廠區,迎面而來的第一個畫面,是一組有兩輛公車長、裡頭外露著許多不同設備的貨櫃,「這是發電重地嗎?」當下的我們猜想著。但,一旁的牌子,卻寫著這是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儲能系統,裡頭整合了功率調節、逆變器、控制器等設備。
這個有五MW(千瓩)儲電容量、相當於十七個家庭一個月用電的儲能機櫃,短短「開工」一個月,就透過把電「回售」給台電的方式,掙了二○○多萬元的收入,法人推估,以這套設備的建置成本約為一.五億元計算,只要五到六年台達電就可以回本。
台達電可說是台灣布局儲能產業最久的電子業者。十年前,它布局太陽能,七年前,再成立儲能事業部,迄今它在這個領域的垂直整合之深,從電池、電源控制器、功率調節器等零組件的製造,到組裝一個系統機櫃,它都能做,目前全台有六五%儲能專案,都是由它安裝建置。
含金量高 產值上看7.3兆
事實上,儲能這塊大餅,不只台達電,目前像研華、廣錠、華立等電子業者,也分別從零組件、機櫃代工、材料的角度「跨界」搶進。傳產業方面,則有水泥龍頭廠台泥在今年七月砸下四十四億元資金,跨海併購義大利儲能商;飛機製造商漢翔,九月也宣布前進儲能市場。
「碳中和」與「再生能源」這兩個議題,就是各路英雄好漢爭相投入儲能的原因。為碳中和解方之一的再生能源,由於具有傳統能源沒有的「間歇性」:如太陽能只能在白天發電,晚上無法供電,因此,如何把電力儲存下來,就成為碳中和時代的剛性需求。
研究機構Bloomberg NEF預估,從二○二○到三○年,全球儲能市場將是一個「二十倍速」成長的市場,估計將創造二六二○億美元(約七.三兆元新台幣)、約三年台灣政府年度預算的產值,市場餅之大、含金量之高,可見一斑。
至於台灣市場,在「衝」綠能發電,已是未來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,調研機構InfoLink預估到了三○年,台灣內需的儲能市場,將達到二○○○億元產值。